粉體行業在線展覽
面議
338
水蝕是我國分布*廣、危害*嚴重的水土流失類型,其總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7%。降雨或冰雪凍融導致的地表徑流是水蝕的主要途徑。UGT徑流水蝕監測系統由德國UGT環境儀器技術公司設計生產,用于地表徑流和水蝕監測,可應用于小流域水土保持研究、生態修復監測研究、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徑流與水土流失監測分析等,可以自動監測紀錄降雨量及其動態變化、土壤水分、徑流量、水土流失量等參數,并分析不同降雨量及降雨量分配與徑流和水蝕的關系等。
結合實驗室土壤粒徑分析及土壤化學(如氮磷)分析,在分析徑流與水土流失“量變”動態的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分析研究水土流失的“質”,如不同降雨類型或降雨分配、不同徑流量、不同水土流失強度的土壤粒徑分布流失和肥力流失等。
UGT徑流水蝕監測系統主要由導流分流裝置和自動采樣系統組成,導流槽收集徑流小區中的地表徑流,引入過濾分流箱,過濾后的水體分別流經大小兩個翻斗流量計(分別為3L和1L),3L翻斗流量計的水流作為旁路排放出去,1L翻斗流量計的水流進入自動采樣系統。自動采樣系統內置24個1L的樣品采集瓶收集徑流樣品,以在實驗室內分析土壤侵蝕量及氮磷等溶質流失量。系統自動記錄降雨及徑流發生的時間、強度,通過系統軟件程序可以調整設置有關參數,以便根據需求設計一次降雨徑流過程中的自動采樣分配。
功能特點
1. 可自動測量分析徑流與水土流失,測量參數包括降雨徑流事件及其降雨量、徑流量、降雨徑流的時間分配,土壤水分,水土流失量及其時間分配等。
2. 全自動徑流采樣系統,可以設定自動采集樣品過程分配,自動間隔采樣,用于實驗室徑流物和沉淀物的濃度和粒度分析。
3. 可選配H-Flume流量監測系統用于自動測量紀錄侵蝕溝的徑流量動態變化。
4. 可選配實驗室SEDIMAT 4-12全自動土壤粒徑分析系統或沉降法土壤粒徑分析儀用于分析水土流失的土壤粒徑分布。
5. 可選配實驗室EasyChem自動化學分析儀分析水土流失的物質濃度,如氨氮、硝態氮、亞硝態氮、總氮、總磷等等,進而分析研究土壤肥力流失和溶質運移等。
6. 可選配HOOD土壤入滲儀、PL300便攜式土壤透氣性(空氣滲透性)測量儀及土壤孔隙度測量儀,全面分析土壤特性與水土流失的關系。
7. 可選配高光譜成像系統,對植被和地表反射率進行立體分析,用于植被恢復研究。
系統配置組成
? 微處理器控制的自動徑流采樣系統
? 控制和數據圖表顯示軟件,WINDOWS版本
? 導流分流裝置
? 樣品采集瓶
? 翻斗流量測量儀;
? UMP-2土壤水分、溫度、電導傳感器
? 雨量筒
? 數據采集器
? 選配的其它單元或配件
1. 數據采集器:15bit轉換精度,512Kbyte RAM,內置精密時鐘,睡眠控制模式,8通道傳感器接口,可以應用UGTLOG軟件進行設置,可以控制采樣瓶的采樣階段與采樣順位等。
2. 英文版管理軟件,可以設置系統參數和瀏覽數據等。
3. 導流槽3米(可根據客戶要求定制長度),分為兩個部分,下部口徑為:35mm,上部口徑為:52mm。
4. V2A導流分流裝置,具過濾篩,地表徑流水體經過濾后進入分流裝置,特殊分流設計以便徑流優先采樣計量。
5. VKWA3000翻斗流量計:不銹鋼機體及翻斗,翻斗容量3L,**測量流量36L/min,進出口直徑50mm,尺寸34x43x42cm。
6. 徑流自動采樣系統:德國V2A材質3向導水裝置,自動徑流采樣分配臂和定位傳感器,V2A翻斗流量計容量1000ml、進口徑35mm、流量8L/min,采樣瓶24個、容積1000ml。
7. 徑流場:標準配置30m2(3x10),PE材質5mm。
8. UMP-2土壤水分、溫度、電導傳感器:土壤水分測量范圍0~100%,測量精度±2%,測量體積1000ml;溫度測量范圍-40~+60°C,測量精度±0.5°C;電導測量范圍0.001~5mS/cm(可訂制40 mS/cm大量程),測量精度±1%。
9. 雨量筒:口徑面積200cm2,翻斗2ml,范圍0-8mm/min,精度0.1mm。
10. 1Ft-H-Flume侵蝕溝徑流量監測(建議選配):高度30.5cm、寬度58cm,超聲波水位傳感器和漂移補償傳感器,流量范圍0.02-55L/s。
德國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水保所 | ?國際泥沙研究培訓中心 |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 |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
?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 | ?貴州師范大學南方喀斯特研究院 |
?內蒙古農業大學水建院 | ?蘭州大學 |
?水利部牧區水科所 | ?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科技處 | ?東北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
?北京草業與環境研究發展中心 | ?中國農科院內蒙草原研究所 |
?北京菲爾伯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西藏農牧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 |
?中國農科院內蒙草原研究所 | ?國際泥沙研究培訓中心 |
?交通部科學研究院 | ?四川省水利科學研究院 |
?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公路交通環境工程研究中心 | ?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黑土生態實驗室 |